《皎皎江月》 套色木刻 47×57cm 1979年 張禎麒
□李云迪
幾日前專程去了一趟遼寧省丹東市,此行是為護送我的父母回歸故鄉(xiāng)。
父親離世多年,母親也于三年前病故。父母生前的遺愿,希望百年以后能攜手融入大江碧流回到他們的故鄉(xiāng)。這條大江叫鴨綠江。
還在父親離世不久的時候,我們就曾萌發(fā)過圓父親心愿的念頭。征詢母親意見的時候,她只說了一句話,再等等吧。
作為子女我們深諳母親的心事。她是擔心父親先行路上太孤單,想著有朝一日她要陪著父親一起回故鄉(xiāng)。父母感情篤深。終于等到了回家的日子。
父母參加革命工作后四海為家,再也沒有回到過故鄉(xiāng)。當母親已經(jīng)無力行走的時候,無奈地拍打著力不從心的雙腿,思鄉(xiāng)的淚水恣意流淌。鄉(xiāng)愁成了她心中難以愈合的傷口。
我們乘著月色向丹東悄悄地進發(fā)。夜色璀璨,滿空的繁星似乎在慶賀著自己的節(jié)日,好似無數(shù)只流螢提著燈籠在天上的街市漫游。
已經(jīng)是午夜時分,依然沒有一絲困意。腦海中一遍遍浮現(xiàn)出溫和的父親和倔強的母親熟悉親切的身影。時而走近了,又轉(zhuǎn)身走遠了,忍不住淚水潸然而下。
父親從來都不對我們施以說教,也從來沒有對我們發(fā)過脾氣。他總是和顏悅色地對待家里的每一個成員,而且勇于擔當。家里的累活都由他來干,重負都由他來擔,磨難都由他來承擔。
他從來不沮喪于多舛曲折的命運,也不陷于對生活的非分之想,總是充滿希望地迎接著每一個清新的早晨,氣定神閑地送走每一個燦爛的黃昏。
父親是個誠實人。左右的鄰居,周圍的鄉(xiāng)黨,上下的同事,遠近的親屬都是這樣評價父親的。
年少的時候父親就隨著爺爺一起下田耕種,歷盡了艱辛和困苦,肩頭還留有勞作時留下的褪不去的痕跡??嚯y的生活磨煉了父親堅強不屈的意志。
故鄉(xiāng)依山傍水,祖居只有兩間頹敗的茅草房,房后還有一排穿天楊。父親上有長兄和姐姐下有胞弟。為了生計各自流落四方。奶奶很早逝去,爺爺重又續(xù)弦,因此他們都缺少母愛。
父親還在生命彌留的時候,可憎的病魔限制了他的自由。同病室住著三個重患的病友陸續(xù)離去,讓他頓悟所思。在一次服用過安定藥后,他的意識出現(xiàn)了短暫的清醒,囑咐我們安排好他的后事。
他說,人走了就像一盞燈熄滅了,但思想還在。他希望有一天能隨著一條大江漂流著回到故鄉(xiāng),去陪伴著長眠在故土的孤單的媽媽,也就是我們從未謀面的奶奶。
父親和母親都是在少年時代就背井離鄉(xiāng)來到陌生的異域落戶求生。對比父親家徒四壁,母親的家境要殷實一些。母親常回憶起她童年的生活,尤其忘不了姥爺送她們接受教育時顯現(xiàn)的遠見卓識。
姥爺姥姥養(yǎng)育了三個女兒,僅有的一個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夭折了。姥爺性格爽朗,思想開明。女兒到了該讀書的年齡,他摒棄常人的俗見,毅然把三個女兒都送到學堂里去讀書。而且每個女兒都讀到初中畢業(yè)。在那個年代也是不凡之舉。
母親寫有一手清麗飄逸的文字,而且作文寫得尤其好。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在風雨如晦的年代,仿佛是村子里盛開的三朵金達萊。她們年齡相近,常在家前的大槐樹下打著秋千,仿佛是穿行于風雨中的嬌燕。
母親曾留著一件有著彩虹色彩的童裙和小時用過的明鏡。雖經(jīng)歲月洗禮但彩裙依然光鮮如新。明鏡還是當年的那面明鏡,只是鏡子里的主人已經(jīng)不再是那個清秀的少女了。睹物思人,山河變遷,只有時光是無法挽留的。
父親走了以后,我很少在夜里夢見他。唯有一次是在去年的中秋之夜,他來到了我的夢鄉(xiāng),坐在我的床邊噓寒問暖,語氣溫和地問我,這么多年來生活得可好?
我如實地告訴父親生活得挺好。雖沒有大富大貴卻也衣食無憂。住有明室三間,行有坐騎代步。育有一雙兒女,夫妻相濡以沫。不欠外債半厘,不辱友情一分。生平趕上了好時代,神州大地正逢太平盛世,國富民安處處珠歌翠舞。
父親聞之而悅,轉(zhuǎn)瞬間不見了他的身影。我急忙出門尋找親愛的父親,曠野四周寂靜,清風習習拂面。晨曦中一輪金燦燦的太陽懸在了頭頂。
母親走了以后,我卻常常在夢中與她相遇。她時而來到我夢中,拉著我的手端詳著他似乎永遠也長不大的兒子,目光里流淌著的都是滿滿的愛和切切的痛。
母親看到我的鬢角也生出白發(fā),心里就難過。好像自己做錯了什么,一遍遍責備著自己老了還要拉著兒子一起變老。她是斷然也接受不了兒子也會變老的事實。
我有時帶著她去附近的明湖看風景,她甚至還記得父親在什么地點垂過綸,在什么涼亭用過炊,在什么村屯歇過腳。清晰的記憶力讓人吃驚。
如今,明湖蕭條了,不見了往日熱鬧的場景。湖畔瘦葦瑟瑟,曲徑枯草萋萋。曾經(jīng)的主人公都已離塵世而去。
水曠波不興,天際半陽殘,鳥鳴三兩聲。只有馬蓮花依舊在悄悄綻放,裝點著寂寥的天空。
許許多多曾經(jīng)的故事再也無人訴說,大自然和人一樣也會老去。曾經(jīng)波光粼粼的明湖好像突然患上了白內(nèi)障,眼眸里一片迷茫,天地間一片混沌。
母親本來是可以長壽百歲的,只因一場疫情,生命的腳步止在九十七歲的門檻。我也因阻隔在外地不能送母親最后一程,留下了終生遺憾,至今仍然不能原諒自己。
父親的情和母親的愛深深銘刻在我們心中。他們做事端端正正,生活干干凈凈,為人坦坦誠誠。不枉為人一生父母,不羞于世一代庶民。父親細膩的情和母親無私的愛足可撼塵世,泣鬼神。
臨行前我們在為他們啟靈的時候,恭恭敬敬倒上了三杯酒,認認真真磕了三個頭,規(guī)規(guī)矩矩鞠了三個躬。喃喃細語地告訴他們,親愛的爸爸媽媽,你們終于可以拉著手一起回家了。
安排好父母回家的路一直是我們縈繞于心的一件大事。順著松花江回家山高路遠,擔心父母會在中途迷路。繞道去黃?;丶绎L高浪急,擔心父母會在半路暈船。
這樣從鴨綠江回家就成為首選之舉了。順江而下就可以回到故鄉(xiāng),不擔心他們找不到家。恰好天遂人愿,又有吉人相助,這個機會終于來到眼前。
想到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懵懵懂懂的世界,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。想到能清清靜靜把父母送到回鄉(xiāng)的坦途,完成歷史的使命。這不僅圓滿了他們回家的心愿,也免去了兒女的牽掛。
這是每一個兒女對父母的一種責任,也是對父母恩德的一種回報。
人間最美四月天。我們抵達丹東的時候,正是一個天風清氣爽的下午。這座邊境小城碧日朗照,大江東去。群山競秀,百舸爭流。故鄉(xiāng)近在咫尺,幾乎觸手可摸。
丹東組織的這次海葬公祭活動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有識之士積極響應。有送雙親的,有送愛妻的,有送長兄的,有送愛子的。不管逝者從何而來,只有一個身份是共同的,那就是他們都為中國做出過貢獻,他們都是善良正直的人。
父母回家的日子,是入春以來難得的好天氣。四輛大巴車載著逝者忠魂在前導車的引導下,穿過城市的喧囂和浮華,一路暢行??吭邙喚G江邊的一處碼頭。
和風煦煦撩不起一絲微微波瀾,艷陽高照撒下一地暖暖陽光。江面平整得如一面鏡子,岸畔彩幡飄揚如一道彩虹,儀式隆重肅然,鼓號激越動人。樂手們演奏的曲子正是李叔同那首著名的《送別》樂章。
低沉而委婉的樂曲撼人心魄。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。晚風拂柳笛聲殘,夕陽山外山。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人生難得是歡聚,唯有別離多。
上午十一時半,兩艘載有先人忠魂的船只在海事巡檢船的引領下緩緩駛離碼頭,經(jīng)過二十多分鐘的航行,停泊在鴨綠江的中心。
前面就是鴨綠江的入??诹?,一片湛藍的水域波光粼粼,兩岸青山巍峨疊翠,天地霞光傾天而照。
中午十二時整,船只一起拉響了汽笛,仿佛大地都屏住了呼吸。先人的忠魂伴著鮮艷的菊花依次入水,隨著浩浩蕩蕩的江流順勢而下。
此時,前方無比的壯麗和遼闊,仿佛故鄉(xiāng)敞開博大的胸懷歡迎著他的每一個游子回到家來。我們情不自禁地哭喊著,親愛的爸爸媽媽再見了,前方就是你們的家,安心地回家去吧!
碧江泛波,青山嗚咽,白云掩容,萬物垂首。
這一天,對于我們是一個值得用心銘記的時刻,也是一個極為凝重而莊嚴的時刻。
三艘航船返回到碼頭停泊下來以后,我登上岸回首眺望著大江的盡頭,幾朵祥云緩緩飄過,稻花鄉(xiāng)里一片安詳,浣花溪匆匆流淌,兩只白蘭鴿在藍天下恣意地翱翔。
只有身邊的這條鴨綠江依舊義無反顧地向前奔流著,奔流著……